中新社上海9月19日電 題:知名音樂劇制作人李盾:用原創音樂劇講述中國故事
中新社記者 許婧
“音樂劇是現場娛樂的終極表現形式,很適合講故事。我曾經被很多西方音樂劇的故事打動,因此就特別希望能用東方的審美,把中國的好故事,帶到世界舞臺上,讓全世界的人為中國的、東方的故事流淚?!敝魳穭≈谱魅?、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李盾如是說。
19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主辦的《破繭成蝶:李盾和他的音樂劇世界》新書*會在上海舉行。該書作者、有“中國音樂劇教父”之稱的李盾講述了他制作原創音樂劇的30年歷程,并以其自身經歷和經驗,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中國音樂劇的現狀和未來。
近幾年,國內音樂劇演出火爆,但大多都是西方故事或者版權在國外的作品,原創中國故事相對較少。而李盾的音樂劇主題則始終聚焦中國故事。
9月5日,由中國音樂劇“鐵三角”李盾、三寶、關山擔任主創的音樂劇《飛天》主題音樂會登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
“飛天是關于敦煌文化守護的故事,我和三寶從開始醞釀這部作品至今,已經差不多十年了,這才有了音樂會上那些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唱詞?!崩疃苷f,之后,《飛天》會以音樂劇的形式更立體地呈現給觀眾,他也將堅持自己的中國原創音樂劇之路。
因疫情對海外原版音樂劇演出的影響,熱門影視作品IP改編作品成了國內音樂劇市場上的新風潮,尤其是在上海,小劇場音樂劇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國內音樂劇市場是否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對此,李盾表示,目前是國內音樂劇發展的黃金時間窗口,市場表現出很大潛力,尤其是在北上廣,出現了大批音樂劇迷,土壤非常好,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不錯的作品。
不過,李盾坦言,這還遠遠不夠,目前要做的首先是形成良好成熟的音樂劇生態:“中國音樂劇要有大的發展,首先應該建立劇院群、創造‘有機體’,我們對劇院的概念不能停留在殿堂式劇場?!?/p>
李盾以倫敦西區和百老匯為例,介紹了劇院集群的概念,并提出:“上海是文化碼頭,是中國故事走向世界的*好的地點,不能只演版權作品,應該有更多‘小而美’的商業劇場為原創作品提供更多的演出機會?!?/p>
“中國音樂劇的時代到來了,我們擁有一批優秀的演員、一些不錯的劇場、一批有著極高素質的觀眾、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一切欣欣向榮,《破繭成蝶》不只是我的音樂劇之路,也是一批一批、一代一代中國音樂劇人的信念,我相信,于是我堅持!”李盾說。(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