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歲月厚厚的封塵,敞開心的世界記憶的閘門……”日前,在華北理工大學一節思政課上,師生唱響電影《建國大業》主題歌《追尋》。劉瀟瀟老師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同學們共同分享這首歌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教室里師生互動,氣氛熱烈。
思政課程如何增強趣味性、實效性,讓“有意義的學習”同時成為“有意思的事”?華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探尋和摸索了“每課一歌”思政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并專門制定《“每課一歌”實踐環節建設標準》,鼓勵思政課教師精心設計課程內容和形式,持續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如今,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精心選取《追尋》《點贊新時代》等30余首與教材內容相契合的愛國主義曲目,并將這些主旋律歌曲有機嵌入課堂教學,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強了思政課程入心入腦的教學效果。
“以學賞歌曲為主要形式,通過設置‘我來唱’‘我來拍’‘我來講’‘我來演’等環節,帶動學生共鳴共情?!痹趯嶋H教學過程中,教師黃英將歌曲聽賞、理論講授與學生拍攝短視頻的實踐相融合,引導學生將自身對歌曲的理解制作成視頻作品在課上展示。教師劉瀟瀟對所選歌曲與教材內容的契合點、歌曲的歷史背景和特點進行系統梳理,引導學生查找文字和視頻、音頻等資料,分組講述歌曲與青年的聯系、青年對歌曲的理解,并在課上穿插“拉歌”等環節。概論課教研室也通過組織思政課教師舉辦“每課一歌——讓課堂更有溫度”主題教研活動、開展集體備課、定期研討等方式不斷提升“每課一歌”實踐教學形式的教學效果。?
“將主旋律歌曲作為鮮活素材融入思政課程教學,突顯了思政課程立德樹人與美育完善人格在價值上的契合性,同時也構建了‘美’與‘德’相融的思政課程實踐教學新載體和新形式?!痹撔=虅仗幪庨L許瑩說。
“每課一歌”一經推出,立刻得到青年學生的歡迎和熱捧。
“‘每課一歌’讓我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調動了我的學習積極性?!?020級網絡專業龔士宏同學如是說。*近,該校進行了一次教學效果調研,在參與調研的1698名學生,認為“‘每課一歌’有效幫助自己生動了解歷史背景”的占83.8%;認為“‘每課一歌’讓人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占70.5%;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這一課堂實踐活躍了課堂氛圍,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地入腦入心”。
“思政課教學要打造‘有溫度’的課堂和‘有靈魂’的教育?!比A北理工大學副校長張艷博表示,學校將進一步拓寬渠道,創新形式,保證思政課各環節教學飽滿度和教學質量,發揮好思政教學主陣地、主渠道、主課堂作用,奮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據介紹,目前,該校正在組織舉辦“喜迎二十大”主題MV創編征集評選等活動,以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洪松)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